|
2015年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应知应会 | ||||
| ||||
1、无锡城市精神是什么? 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2、无锡市民文明公约内容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崇尚科学、珍爱环境、和睦友善、热心公益 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对本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价。 我市通过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演讲征文、公益广告宣传等方式,深入街道、社区、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各地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工作实践,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6、对本市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评价。 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部署,通过媒体开设专题专栏、举办“梁溪大讲堂”系列讲座、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等方式,在城乡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家庭、进单位,使“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对本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方面的评价。 我市通过征集家风故事、编写家风读本、举办家风家训展览、评选文明家庭、组织家训吟诵等活动,积极推进以孝亲敬老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引导广大市民“正心、修身、齐家”。 8、对本市、最美人物、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评价。 我市通过定期开展无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比,开展“德耀中华” 、“好人365”最美人物、时代楷模专题宣传,建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模范群体主题宣传广场等举措,加大各类先进典型评选宣传力度。吴仁宝等4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周明珠等3人当选全国“优秀志愿者”, 严三媛等17人当选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9人当选中国好人, 75人当选江苏好人,387人当选无锡好人。 9、对本市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 我市将志愿服务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广泛开展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公益活动、环太湖志愿服务大行动、三月份无锡市志愿者活动月、社区志愿服务惠民大篷车等活动,志愿服务已成为无锡城市的闪亮名片。 10、对本市刊播展示公益广告的评价。 我市充分发挥公益广告传播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作用,创作并征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画、微电影、电视短片,定期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发布,并利用户外固定广告牌、展板、道旗、移动电视等媒介全方位刊播。创新公益广告阵地载体,建成一批公益广告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道路。全市公益宣传氛围浓厚。 11、对本市政务行为规范的评价。 我市各级政府部门严格规范政务行为,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14项,建立并向社会公布市级政府权力清单;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监管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606个。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反腐倡廉,强化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务环境。无锡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商业环境位于全国前列。 12、对本市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评价。 我市坚持以法治为导向,从“树理念、建制度、抓建设、重实效”入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各级司法机关严格执法,保证公正司法。广大市民遵纪守法意识、权利义务观念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思想共识和价值取向。 13、对本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评价。 我市通过“法制宣传日”、“法制讲坛”、“送法下乡”、“观摩庭审”、“巡回宣讲”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不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力度,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社会法治理念不断提升,遵法守法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全民法制教育普及率超过90%。 14、对本市诚信建设的评价。 我市积极推动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制定出台企业失信行为联动惩戒办法,在户外电子屏、媒体定期公布“红黑榜”和“老赖名单”,维护良好经营秩序,促进和谐消费环境。“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在无锡社会已深入人心。 15、对本市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评价。 我市建立健全由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协作机制和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各类媒体、网站等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广告依法发布、审查制度,定期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全市广告业得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16、对本市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评价。 近年来,我市在与市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公安、市政等窗口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内容的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窗口服务规范制度,评选推广优质服务品牌,窗口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切实将“让人民满意”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17、对本市行政执法监管部门工作的评价。 全市公安、检察、法院、城管等行政执法监管部门坚持群众为先、服务为重导向,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理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为全市加快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保持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助力。 18、对本市义务教育的评价。 我市率先制定地方性法规《无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免费接受学前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接受15年免费教育等教育惠民举措均得到落实。无锡义务教育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 19、对本市民风和道德素质的评价。 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三千多年文明史孕育了朴实醇和、崇德乐善的地方民风。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讲文明、树新风”、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明、领悟文明、彰显文明。今年,无锡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20、对本市开展公益活动的评价。 我市连续13年举办无锡市志愿者活动月,常年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流动儿童、农民工和清洁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65万名注册志愿者中,涌现出爱心车队、市民巡访团、“洋雷锋”唐磊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无锡城市文明最生动的代言。 21、对社区日常服务管理的评价。 我市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推行民情恳谈会、民事调解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创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形式,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强化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攀升。 22、对社区邻里守望相助、社会道德风尚的评价。 深入开展“邻里守望、情暖无锡”七大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困难人员帮扶、社区环境优化、文化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局面。我市“邻里守望情”志愿服务成果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23、对自身安全感的评价。 扎实开展“平安无锡”系列创建活动,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安全责任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建设,社会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设施日趋完善,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案件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平安目标基本实现。 24、对本市打击“黄赌毒”的评价。 我市始终以维护社会治安、涤清社会风气为目标,持续打击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娱乐服务行业的管理,着力宣传“黄赌毒”的危害性,引导群众提高法制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5、对本市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的评价。 我市每年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环境月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低碳减排,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市民身体力行实践绿色生活。我市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欢迎访问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