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难忘母校之情 | ||||
| ||||
曾涛
1929年,出生家境贫困,我报考了江苏省洛社师范。至今还记得入学试题中有一道作文题《述我之首恶》。我在作文中倾吐了自己的心声:一是厌恶地主,二是厌恶苍蝇,三是厌恶蚊子。
求学的生活是艰苦的,平常就依靠学校发给的一点零化钱生活。有时,争取到给学校刻写钢板的机会,刻一张蜡纸8分报酬,上紧点一个晚上能刻上两张,已是不错的收入了。 劳动教育是洛社乡师的传统。每星期有劳作日,有专门管劳动的老师。学校每年将田地分配到每个学生,每人大约能分到一分田。我自己播种、管理、收获出售,每年上交校方1元5角钱。一担菜有时能卖上七、八角乃至一元大洋,然后在街上吃碗馄饨或肉面,真是难得的享受。
洛社乡师虽然地处乡间,但也有共产党进步人士的活动。他们给同学们讲述共产党闹革命的故事,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抗日救国的热潮也波及学校。我们常常深入苏南村镇,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1931年11月20日,我与100多位同学,满怀满腔纯真的热情,爬上闷罐火车车厢,赴南京向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请愿。但是我们的满腔爱国热枕却让蒋介石欺骗了,蒋介石假仁假义腾出军校宿舍给我们住,还在军校礼堂作报告,道貌岸然的宣传他要抗日,要做“岳飞”,但是有人拉后腿,有“秦桧”,并乘机骂了通共产党。以后我们就被“送回”学校了。就为这事,校方在期末的品德评语中给我写上了“操守不严”的字样。但是我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在乎“操守不严”区区四个字。
1933年毕业后,我先在泰兴县城城中小学任教,因为向县教育局揭发校长贪污公款的事实,被学校解聘。1937年我又转任南京市简易小学的教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日本进攻上海,南京开始受到轰炸,我回到了泰兴。这时我已知道共产党,毛泽东已到达陕北,于是,联络了有志青年准备投奔延安。
我们一行13人,于1937年12月初,从泰兴出发,迈出了一生中重要的西北之行第一步。中途有5人退出去后方找亲戚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我们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好像天涯游子终于找到了爹娘一样。我先后在陕北党中央办的青年训练班,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
艰苦的斗争迎来了黎明。我又从苏北到苏南。上海解放以后,又担任了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革命事业的需要,我又转到新闻、外交战线上工作。1959年10月,出任新华社古巴分社社长,参与了与古巴建立外交关系的工作。以后又被派往阿尔及利亚任首任大使,1970年调任南斯拉夫大使,1973年又去法国任大使,工作了整整四年。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被任命新华社社长,任新华社社长的同时,我还兼任人大常委会副秘长之职。全国人大开会,还多次作为新闻发言人,主持记者招待会。 回首往事,真是感慨万千。离开母校洛社乡师也已五十年了。天南地北,峥嵘岁月,难忘母校之情。 (作者曾涛为三三届校友,曾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中国—欧洲议会友好小组主席。1997年逝世。本文由郑荣馨记录、整理于1993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