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回忆解放前后二三事 | ||||
| ||||
邵伯歧
在无锡解放前十多天,党组织通知我:解放军即将渡江南下,要注意隐蔽,防止国民党在崩溃前的大屠杀。我当时内心虽然紧张,但充满希望和兴奋,和同学们一起,保护学校,迎接解放军的到来。
1949年4月21日,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如丧家之犬,队不成形,乱成一团,急急往北门方向逃窜,我们再也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21日和22日夜间,和许多同学一起,聚集在教师的大办公室里,赶写了许多“欢迎解放军”、“庆祝无锡解放”的标语,钱祖春同志还画了一幅毛主席的头像。1949年4月23日零晨3,4点钟,张尔鲲同志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约我一起出去看看。我们抱着一些标语,叫醒工友打开大门,外面寂静无声。我们急步穿过青果巷,到了中山路,一边贴标语,一边前进,直至崇安寺。在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五、六个穿绿色军装的解放军,抬着一付担架,在昏暗的灯光下匆匆往南奔。回到学校,天还没有亮,许多同学已聚集在校门口和钟楼下,我们把解放军进城的消息传给大家,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
23日中午,锡师的同学和一部分教师列队去崇安寺,参加全市大游行,庆祝无锡解放。我们锡师的队伍走在头里,队形整齐,情绪热烈,前面高举着毛主席的画像和一幅“解放了,大家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画。当队伍进行到北塘的时候,国民党的飞机在天空嗡嗡叫,还扫了几梭子弹。大家在屋檐下躲了一会,队伍又继续前进。当晚有人传出谣言:锡师同学游行最积极,国民党飞机要来炸锡师。对蛊惑人心的谣言,大家都不怕,第二天继续上街游行,庆祝解放。那几天,我们都沉浸在愉快欢乐,热情高涨之中。这时,无锡市委秘工科派人找我,问:“你暴露党员身份没有?”答:“没有”。“不要表露党员身份,不要表现太红,如果一旦出现反复,国民党再回来,就潜伏下来,继续进行地下斗争。”此后,我参加活动就从前退到中间。我们这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党员,单独组织一个小组,受秘工科领导。和我同一小组的还有两人,县女中的吴青玉和县中的周佩琛。每星期开一次小组会,交流情况,研究工作,秘工科的老孙同志经常参加指导。
到八月底,市委组织部通知我,秘工科拟撤销,让我把关系转到学校。当时,锡师的几名地下党员,有的调到市里,有的参加了西南服务团。学校仅有三名党员:周誓志、事务处的吴老师和我。周誓志比我年长,大学生,是组织上刚派来的教导主任,也是我们党小组的组长。党支部是由锡师、县中、国学专修学校、道南中学等六个学校的九名党员组成的。锡师党员最多,有三名,县中为两名,其他学校都是一名。除我和周佩琛是学生外,都是老师。支部书记是“竟志”的一位女教师。支部会、小组会开得较多,小组会几乎每周一次;支部会每月一至二次,市委组织的庄静波同志也常来参加。由于我们都没有经验,水平也低,所以一遇到问题,我们三个党员就常在一起商量,研究解决的办法。
当时,学校里的党组织是不公开的,党组织布置的任务,都是通过党员和团支部、学生会去贯彻。我是团支部副书记,又是一个班的班长,所以贯彻党的知识比较方便。1949年底,市委布置:学校党组织要公开。市委组织部的负责同志在支部会上宣布这一决定,然后又同我们锡师的三名党员商量公开党的办法,并单独建立党支部。我们商定:在大礼堂(兼食堂)开一个公开党的大会,全校师生都参加。由我组织团支部的同志布置会场,近千人的大会,需要用麦克风。当时学校里穷,没有这玩意儿,要到外面去租,这又得化钱。当时,我觉得化学校的钱不合适,何况校里也很困难,而我这穷学生,几乎是身无分文。我正在为麦克风问题为难。周誓志当即对我说:“不要紧,需要多少钱我拿,我还有工资。”其实,周誓志老师的工资也很微薄。当时,大家对钱是看得很轻的,学生没有钱也不去想钱;老师有点工资,在困难时也互相救济。再一次支部会上,有位教师提出:一个同学因病无钱医治,能否设法解决一下。几位教师都慷慨解囊。数量不大,但同志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的情谊是很深厚的。
公开党的大会,全校师生都参加了,会上,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讲了话,周誓志作了简短的报告,我也发了言。我发言的内容很简单,大意是:我们在全校师生帮助下作了一些工作,但水平很低,还存在不少缺点错误,希望大家多多帮助,随后,成立了党支部,周誓志为书记,共有三名党员。
1949年9月开学不久,周誓志对我说:学校团员很多,解放前的老团员有二十来个,后来又发展一些,团支部的任务很重,要我做团的工作,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书是徐季良,支委有束理敏、李慰祖等。当时,师生的政治热情很高,积极要求进步,团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团员达到108名。1949年初冬,苏南公署教育处的白处长率工作组到锡师搞教育试点,团市委组织部张明部长等到校搞建团的试点,团员很快发展到273名,成立了团总支,下设三个分支部。总支成员增一名外,都是原班人马。
当时,锡师在无锡市以致苏南地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团的工作比较活跃,影响较大。并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干部。除了个别调出一些外,成批的有:1949年11月,苏南公学办了一个机要训练班,一次就从锡师调了20名团员去学习,行前,在校门口开了一个欢送会,我曾讲话送别。1950年1月无锡市调20名团干部去华东团校学习,其中锡师占了14名,我也是其中之一。1950年1月,无锡市青年团员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锡师代表最多,有近20名,我也是代表,会后即去华东团校学习。
我在锡师校园的工作时间很短,仅4个月,但受到了锻炼,收获不小。当时,我们都很年轻,对党的知识、革命理论都很缺乏,深深感到要努力学习才能适应革命的需要。我们团支部委员,每天晚自修以后,都集中到支部办公室(一个小亭子间),除了开会讨论工作外,主要学习革命理论,我看得最多的是《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哲学》。大家学习劲头很大,讨论时争得面红耳赤,经常十一、二点钟才回寝室。当时,陈丕显、钟民(市委书记)、周克(苏南区青委书记)、林楷(市青委书记)等领导同志也常给我们作报告,听过以后都认真进行讨论,特别是钟民同志《目前形势和任务》报告,给我印像很深,至今回忆起来,犹感十分亲切。我们水平很低,学理论有点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但学习很认真,这给我以后四十年的学习和生活开了一个好头。当时,有人提议,把大家的好书自愿捐献出来,共收集了近百本书搞了一个小图书室,我也捐了几本,还捐了一本茅盾的《子夜》。提起《子夜》,还有点来历,我们家境清贫,1948年我的堂弟做工挣了点钱,给我一块钱作零化钱用。身有一元大洋,这是我生平最富庶的时候了,我曾读过《子夜》,觉得这本书写得好,求书心切,也顾不得零化钱了,就迳自去书店买了一本,刚好一元整。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一件珍品了。小图书室的建立,对我帮助很大,以后学理论打下一些基础,尤其是培养了我学理论的兴趣。 (作者为五一届校友)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