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恽代英、董亦湘引导我走向革命 | ||||
| ||||
管文蔚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的一天上午,第二堂课后休息时,我的要好同学黄祥宾悄悄地把我拉到操场的一角。
他望望四周,见没有旁人,略带点神秘的神色对我说:“上海来了个革命同志,是秘密来的,你想不想见见他?” “谁?” “姓恽的,国民党!” 那个时候,“国民党”三字在进步青年中好像就意味着“革命”,有很大的魅力。我听了喜出望外地说:“真的?那我一定要去见见他。” “好,下午上完课,我带你到那儿去。你先别声张出去。”
黄祥宾和我都是三师学生会的执行委员。我是副会长。我们两由于志趣相投,观点一致,平素相当亲近。不过,我当时还不知道他已经是共产党员。
下午,一下课,我和黄祥宾就匆匆出了校门,在学前街叫了两部黄包车。黄祥宾向拉车工人讲了个地点,我们乘车到惠通桥附近停下了。下了车,黄祥宾带我进了惠通旅社,他很熟门熟路,领着我径直上楼,走到一间靠街面的客房门口,轻轻叩了几下门。
门开了,出现亦为书生模样的人,光头,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脸颊瘦削,一身青布长衫,一双破旧的黑皮鞋上打了个大补丁,他见是我们,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先和黄祥宾握了握手。 黄祥宾向他介绍说:“这位就是管文蔚。”
他连忙跨前半步,主动拉起我的手,热情地摇晃了几下,说:“我早就听说了,你们这里的活动开展得很好。”
他就是恽代英同志。这次到无锡来时,他的公开身份是上海大学教授,实际上却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宣传部负责人,还担任着社会主义青年团团中央的宣传部长和《中国青年》杂志的主编。 恽代英对黄祥宾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对齐卢之战有什么看法?” 黄祥宾回答道:“恨透了!老师、同学、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恨的!” 恽代英又问:“有什么表示没有?你们学生会没有开会反对?”
“事情来得太突然,仓猝间,思想没有准备,校方又怕我们学生会与军队发生冲突,决定很快疏散,我们来不及开会反对。” 恽代英略略思考了一下,脸转向我说:“你的想法呢?管文蔚同志。” “我是坚决反对的!”我听他称我为“同志”,感到很新鲜,又很亲切,就详细地讲述了我回家路上的所见、所闻、所受、所感。 恽代英认真地听着,最后感叹地说:“中国就是给这些土匪式的军阀搞糟了。” 他停了片刻,说:“我们这个国家正处在半沦亡地状态!列强肆意侵略,军阀连年混战,受苦受难的是老百姓!对于这伙军阀,我们不抱任何希望。只有全国的老百姓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除尽军阀,中国才能得救,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恽代英跟我们谈到了“帝国主义”,可我还不懂什么叫帝国主义,两眼望着他。他就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说起,讲了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等统治阶级,杀戮我们多少人,割去了我们多少领土,索取了我们多少“赔款”,又怎样控制我们的关税,掠夺我们的资源,怎样策动军阀混乱……大量事实,一件件,一桩桩,讲的有根有据,头头是道。我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听起来感到十分亲切。
“中国只有千百万民众起来,尤其是我们青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才能有希望!“他讲话时非常感动,又十分深刻生动,深深感染了我。
“我们现在有孙中山,陈独秀等先生领导我们,在广东已经有了我们的新政府。“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我们已和苏俄结成朋友。列宁宣布废除沙俄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俄国革命的成功,就是发动全国的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士兵起来,推翻了沙皇的统治,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我们也要起来,建立这样的理想社会。我们有苏俄的支持,我们把工人、农民、士兵统统发动起来,是一定能把军阀打倒的,是一定能够把帝国主义赶走的,一定的!”
恽代英所讲的事情,阐述的道理,有不少为我闻所未闻,听了受到很大很深的启发和教益,我看到了自己前进的道路,非常兴奋,谈着,谈着,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过去了。 时近黄昏,恽代英留黄祥宾和我在他房里吃了晚饭。当时学校有请名人讲演的传统。吃晚饭时,我与黄祥宾商量,准备邀请恽先生到学校去讲演,于是,我们用学生会的名义,向恽代英提出邀请,他考虑了一下,同意去讲。
我和黄祥宾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我们俩分头到几个宿舍把学生会的其他执委找来,商量邀请恽代英教授讲演的事情。其中,朱士能实际上已经是共产党员,不过还没有在我面前暴露罢了。他听黄祥宾一说,当然积极赞成。学生会会长姓潘,一脸大麻子,国名党员,这个人后来是很坏的,他听说恽代英是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重要人物,也很赞成。当时,国民党在一般人心目中颇有好感。军阀、地主、资本家把国民党、共产党都称为“赤色分子”、“过激分子”,但群众是很尊敬他们的。我们学生会的几个执委研究结果,一致同意在次日下午二时请恽代英来校演讲。
次日一清早,我们就在校务处的布告上贴出了一张醒目的通知,并且和老师协商后把当天下午的课也停了。同学们看到通知,知道有上海大学的教授来校演讲,非常兴奋,尽管大部分同学还从未听到过这位“名人”的大名。 午饭后,礼堂的布置等工作一切就绪。一点半钟,我们几个就到学校门口去迎候。 恽代英来了,还是昨天那副打扮,知识戴上了一顶旧礼帽。他下了黄包车,和我们几个一一握手,我与黄祥宾向他做了简单介绍。大家就热情地将他引到学校的大礼堂。
大礼堂里,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我们到了讲台前,我看到校长和一些守旧派的老师也来了。潘、黄两人就向恽代英教授一一作了介绍。 我说:“这位就是上海大学的教授,恽先生。” “欢迎,欢迎,请多多指教。”校长虽然也未闻其名,然而听说是上海大学的教授,对他也很敬重。
恽代英与几位教师也略略寒喧了几句。我们就请他上讲台就坐。陪同恽代英坐在台上的有姓潘的会长和我。另外我们还请了两位同学作记录,他们俩坐在主席台的一侧。
恽代英演讲之前,由我代表学生会致了极简略的几句欢迎词,同学们鼓掌欢迎,都很起劲。不过,恽代英年龄不大,衣着极朴素,这样二十多岁的教授又没有一点名士架子,有人感到有点奇怪。
在热烈的鼓掌声中,恽代英站起来,开始演讲。他很善于辞令,一开始就恭维了学校,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是非常有名的学校,群贤咸集,英才辈出,做了很多工作,成绩卓著,校誉斐然。”这番话说得校长教师们心里热乎乎的,说不出的高兴。 接着,他就从齐卢之战说起,历数军阀混战给江浙两省带来了灾难:交通停顿,校舍被强占,商界有生意不能做,学生被耽误了大好的光阴,老百姓被敲诈勒索,抢劫,甚至有多少人无辜被杀……”他言必有据,侃侃而谈,慷慨激昂之处配合加有力的手势。他的演讲,一下子就抓住了听众的心。
他的话题转到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说现在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支离破碎,炎黄子孙倍受欺凌。我们必须把全国各民族统一起来,团结起来,把国外侵略者赶出去!租界、关税必须收回。铁路要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管理。
他又讲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对民族、民权、民生,作了深入浅出的具体解释。说我们一定要奋起救国,赶走外国侵略者,打倒封建军阀。这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人民大众的生活,使普天下的人都有好日子过。
最后,他热切地希望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他说,你不问它,它就要来问你。齐卢之战不是迫使大家不得不停课了吗? 他的演讲鼓动性很大。学生们常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一些守旧派的教师则听了只是连连摇头。
散会后,我和黄祥宾等送恽代英回客栈。恽代英对我们说:“我今天的讲话,你们多听听老师、同学们有什么意见,以后告诉我。我们还要来做工作。”他又叮嘱我们说:“做群众工作要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秘密工作。目前反动势力十分嚣张,要小心。现在我们人数不多,要多发展国民党员,骨干要精。你们要走出学校,到别的中学区开展工作,也可以到工厂去找年轻工人讲讲革命道理。你们要印发《三民主义》,尽量宣传。以后我们经常派人来,带一些资料给你们。 临分手时,恽代英对我们说:“我马上要离开这里,不留你们了,今天演讲以后,恐怕会来抓人。”
他的估计是对的。据说隔了一天之后,县公署和警察局确实到惠通旅社搜查了一次,并向我们学校查问了情况。那时恽代英早就离开无锡了。
这次请恽代英来校讲演,校方对我们的做法大为不满。校长专门召开了级主任会议。通知“以后不准这样做!”朝会时,校长还进行了训话:“国是要救的,但靠我们救国是救不了的!”钱穆事后也对我们说:“上海大学那个姓恽的,肯定是过激派,你么不能相信他的话。请这种人来演讲,对学校是不利的。” 我对校长和守旧派教师这种态度非常忿忿不满。
恽代英走后,随后董亦湘也来了。董曾与沈雁冰同志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研究文学,有相当成就。我记得我们那时学习用的工具书《辞源》上就说他是主要的编纂者之一。他参加革命后,经常在沪宁线上苏、锡、常一带搞秘密工作。董到无锡时,通知黄祥宾、朱士能和我,叫我们到北塘一家小客栈里去见他。他给我们带来了《中国青年》、《前锋》、《向导》还有国民党的一些宣传品。董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稳健坚实,讲起话来也很都鼓动性。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问题谈得很多,并向我们宣传马列主义理论,我水平很低,听了理解不深,就问他要些书看一看,他说马列主义的书,现在译本很少,大多是英文本、俄文本。他是自学英文、俄文,才读了这些书的。他说着从小皮箱中找出一本小册子,递给我说:“这本书已经翻译过来了,还比较通俗易懂,送给你吧。”我接过书来,是布哈林著的《共产主义ABC》,译者是郑超麟。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介绍共产主义理论的著作。
恽代英、董亦湘介绍我参加革命,我先加入的是国民党。当时我学校里共有七个国民党员,其中黄祥宾,朱士能是秘密的共产党员,连我也不知道。我和他两观点完全一致,算是国民党的左派。
恽代英和董亦湘都是我国早期的杰出的老党员。现在我写这段回忆时,已经确知他们的经历,当时是不知道的。 恽代英、董亦湘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他们对我的教育和鼓励是我永志不忘的。 (作者为二六届校友,原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93年逝世)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