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江苏工笔第一高手 | ||||
| ||||
先生大寿八十又三,侃侃言艺,词清声朗,秀目顾盼传神,自有一种静慧爽捷之气护持。无故作惊人之语句,然而往事生平之记忆,包蕴着深沉的感受。或言受读于海粟大师之上海美专,或述授教于锡城美专之景迹,处处扣得住天性就受的世事,又事事臻于艺理禅机的释述,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其人也像他的画一般,清淡平和而又处处生机蓬勃,明醒研绮而又显得儒雅秀逸,细腻间植旷率,繁密常常有简妙清空,疏密天然若雁阵云天,清蟾寒晖。我一直视其为江苏工笔第一高手。
先生要印行画集,出国展其平生创作,嘱我作序言。诚是惶恐,厚爱如斯,能不感慰,但又觉得是一件难做的事。与先生之交,实在忘年参商间事,时空间之代沟,试此逾越,恐也会产生种种挂漏不当,但我乐意一试以报相知。
好就好在我等同样的坦率不讳,揆审人世艺术,终不爱在浅赏粗率间驻立。所以是有无形之介体,作特殊的索联,聚散无损两者的互爱。这无形之介体便是对于艺术所持的那份誓死不休于平庸的倔性,那份执一,那份风雨浮沉,忧患不计的顽固吧?
我们又不能说疏远,因为我弱冠之年,入于无锡巨擘秦古柳先生之旧方画屋,秦先生恃才傲世,睥睨左右,指点同代名流,常一语惊人若珠玑腑腹,除丹阳吕凤子,南艺陈之佛,省画院几乎无有一人为之一顾。即便是名动海内外之傅抱石先生,他也只有:“有墨无笔,善水色,洒脱”几言评之,其高傲便可想而知。然他与唐先生交一生,常常盛赞其君子清白,作画聪明洒脱,善于融合中西,化悟古今。就工笔界论,北可不让于非闇,南亦可以与陈之佛相嬗递。我视秦师如父,所以唐先生在我年少心目中,便是父执辈人物。
四十左右,又为刘海粟先生之研究生,唐原道又是刘门学长,于是每相对与欢言,便会以海粟先生为话题,展开对于艺术间秘隐的勾阵求索,人生清浊,时序进退,文变傅染,常常言意两合,兴意淋会。
唐先生的绘画善取大对比间的和谐。他用色十分讲究,非佳质之色不入其画面,因其先学西画,后又习水墨。建国以后任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主任,以民间绘画之鲜明,西画之丰满,文人画之儒雅三者合参,协同出一种非常有个性的风韵格局,表现其审美心胸之不同凡响,因之大不同于非闇民间气与帝都气的合审,也不同于陈之佛纯文人画与东洋画的参同契合。他的花卉、走兽、人物甚至山水均禀江南山川的景明祥和,太湖风貌的气象妍丽。
近代国内工笔绘积弊亦深,尤见于花鸟领域。粉本懒抄,章法鲜见变化,千人一面,一个南陈、北于不知抄出了多少“知名画家”,这是一个无可奈何而又十分可笑的惰性悖象。这些都极为唐先生所鄙薄。他反对那种铁线厚粉的板厚死滞的守旧。他布陈勾稿取法写意,走笔轻柔灵捷,简赅之形貌上注意笔、色、墨的协同。因之色淡淡而不损墨韵,力求多变,因而氤氲清露,影里幽栖,雪后归凫多象组合,秀逸而迷远的意境处处透发着他审美心态的特意性格。 作画气清本就很难,清得妍秀典丽就更不容易。就像江南太湖,无论是壮丽的夕阳归帆和雍雅的朝晨烟云,处处显示出的那种迷远的清润,能引发人深沉广寞的情怀。画家必在这自然里身情境合一。求情意的互化才会得到这种江南风雅的云林遗风,林泉的高傲,人心的寄栖,岂能不别得蹊径。大致这也是四十年代至今,他隐于市井不求俗达的艺术心怀的总体姻缘了。
唐先生学中国画,由裴氏壮陶阁珍藏的大量名画的抚习间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广谱的文化熏陶和他本来多才多艺的天禀,自然使他学习西法不盲从,传承中法而不保守,又十分认真地研究日本胶彩绘画的弊端优长,注重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脉络中去寻找与现代文化相契合的关键,去创造一种不背法度而又拓宽视野的创造,其高度便很少人能达到。
唐先生总体上讲是这样一个世俗心态清淡而艺术心态十分浓重的艺术家,一辈子活得自持,清高,不在所谓的“知名度”、“覆盖面”、“活动力”的时俗三部曲里浮沉,八三高龄,若朔菓自绽显得那么的晶莹、鲜明、透亮自然。我说这才是得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精华修成正果的金仙、罗汉、老寿星,凡虔诚于艺术者是自然会顶礼膜拜的。
一九九二年六月八日于南湖天地居 注: 本文选自《唐原道画集》“绪言——写在唐原道先生画展、画集之前” 。 作者简介: 董欣宾 (1939年11月—2O02年10月)
江苏无锡人,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原江苏国画院理论工作室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研究生。著作有《欣宾画集》、《中国画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