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弘毅精神世代相传 | ||||
| ||||
1933年暑假,当时江苏省教育当局决定“省立无锡中学”改办“省立无锡师范”,高中不再设普通科;“省立苏州中学”高中专设普通科,不再设师范科。当时我在“无锡中学”刚读完高中普通科二年级,为此校长沈佩弦先生决定把我们整个班级送到苏州中学“借读”。苏州中学为我们专设一个班级,直到1934年暑假毕业,毕业文凭则仍乃由省立无锡师范颁发。 我级级友当时共30余人,由于这一段从无锡到苏州的经历,级友们相互之间感情更加亲密了。更主要的实因为当时我级有一个共青团组织,这在当时是一个地下秘密组织,但在我们班级却是“半公开的”,我级级友可说全都同情这个组织。当时任何亲国民党的政治势力在我级根本没有活动余地。最早参加共青团组织的级友有女同学华萼。她后来是地下党员,为革命放弃了学籍,去上海做纱厂女工,抗日战争时在浙江一带参加游击战,历经艰辛。十年动乱时期在长春应用力学研究所工作,不幸被迫害含冤去世。其实她是三十年代我级级友中对党的革命事业贡献最大的同志,我们永远还念她。 从1931年,我们在“省锡中”母校开始读高中算起,至今恰已六十周年。六十年来,我级级友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各战线卓有成就的不少。如钱保功市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惠永昌(现名王新民)曾任机械工业部研究院副院长;郁寿康(已故)曾是无锡市著名的中医师;于同隐、胡熙庚、周恒寿、向圯、王达、俞懋旦等都先后任大学教授或高级工程师。 因为我们毕业那年恰好是民国纪元二十三年,所以我级友一个“二三级友会”的组织。回忆我们在校时的校训是“弘毅”二字,这是从孔子《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的。六十年来我级级友确实经历了不少艰辛和坎坷,但“弘毅”校训失重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精神支柱。现在我级级友除少数已故外,都已到耄耋之年,但不少级友仍在“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个人的生命总有一个终点,而国家的兴旺发达时没有止境的。相信母校教导我们的“弘毅”精神必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