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忆母校生活 | ||||
| ||||
三八届校友 无锡市教师进修学院 李谷邨 我是一九三五年秋考入无锡师范的。1937年11月11日学校被日机轰炸宣布暂时解散。不久,随家流亡入川,读完师范课程,于1938年秋开始教学生涯。回忆旧事,深感在锡师的两年多学习生活,对自己影响很大,教育很深。在母校建校七十周年大庆前夕,追忆数事,以资纪念。 刚进入锡师不久,“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了。上海大学生冲破层层障碍前往南京要求反动政府实行抗日。当他们到达无锡时,各校纷纷响应。锡师同学也议论纷纷。国民党教育厅特派督学秘书三人来锡师向学生“训话”,大谈其“救国不忘读书”以麻痹青年,阻止学生运动的开展。那天下午,正当一位省厅大员在我们师一教室大发谬论时,师三一位同学闯入教室,招呼一声“到大礼堂开会去”,全班同学立刻走向礼堂。一方面是别校同学在校外对着锡师紧闭的大门高呼口号,动员同学们上街;另一方面是锡师同学一致议决参加示威游行。校长被迫召集全体教师陪同我们打开大门加入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反动宪警在圆通路一带持棍阻挡,却终于挡不住这一股洪流。到达火车站广场,几经交涉,无法见到上海来的同学,只举行了一个表态的示威大会。从此反对冀东“自治”爱国抗日的思想在全城,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开始生了根。1938年春流亡到重庆被分配到四川中学师范部三年级的四十八名来自苏浙皖学生中,锡师同学就达九人之多。 那时我们的老师教学都十分认真负责,对学生非常爱护关心。一般都连续教某几个班直到毕业。师生感情融洽。我们级任导师兼数学教员沈醉风,语文教员阮乐真,教育学教员吴宗汉、张孝如、潘仁,历史教员施之勉,地理教员向宾讽,体育教员邹彬芳,音乐教员张羽仪,美术教员钱松嵒和其他一些先生,都是有学识有才能,很负责的。同学们人人尊敬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聚精会神听课。夜自修时认真复习,做好作业。向宾讽先生视力极差,上课时根本看不见学生在做什么,但他那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却感动得谁也不会思想开小差。在遵守校纪方面,教师也有优良传统。师范生是一律住校的,平时不准随意走出校门。同学们来自无锡、宜兴、江阴、武进、常熟、吴县、吴江、金坛、溧阳、靖江等十多个县,多数人星期天不回家,但很少溜出校门去闲逛的。我和另一位同学,家在无锡城内,离校很近,也从未请假离校过。那时,守纪勤奋学习,力求将来能为人师表的观念是强烈的,可这是老师们熏陶感染的结果。 锡师办了一所简易小学,招收附近失学青少年入学,小学一、二、三、四年级编为两个复式班,免费发给课本和学习用品,每天下午上课两节。规定师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起轮流在简小执教,一年为期,每学期各教一个月,设主任、教导事务担任行政工作。尽管当时师一学生只学教育心理学一门教育理论课,但大家都在师二同学的辅导下,认认真真地完成这一任务。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我们以后在学习教材教法、教育概论等课程时成为“有心人”。因此我认为当年锡师这一特殊的课外活动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师范生方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时锡师还创造条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图书馆藏书较多,课后借书非常方便。阅览室宽大而安静。操场上每天课后总是热热闹闹。尽管我个子小,一直坐在教室最前排,踢足球却是积极分子。在老师指导下建立的课外组织有音乐研究会(下设理论、合唱、口琴、国乐四个组),书法研究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实事研究会等。音乐研究会规模最大。音乐老师张羽仪和仪器管理员冯凤璋两先生经常进行指导。每年对外公开举行“音乐演奏会”一次,具有一定的水平。所有这些研究会,由会员民主选举正副会长和干事,在有关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活动。凡担任研究会工作的同学到师三第二学期就不再蝉联,改选师二同学担任。我觉得这样重视课外活动的传统是值得恢复并加以发扬的。它既扩大了同学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又陶冶性情,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既发展了各人爱好特长,又锻炼了一些同学的工作能力。比之当前某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生束缚在上课做作业上的做法,科学、合理、有利得多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