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无锡市惠山区钱藕路12号 版权所有 江苏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电话:0510-85522602 苏ICP备15027234号-1 技术支持:江苏连邦信息技术有限公
|
难忘的三年 | ||||
| ||||
六零届校友 无锡市政府外事办公室 张禹 启出盖有“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朱印的校庆通知书,我的心扉呵,犹如一泓清水顿泛千层涟漪;我的脑海呵,酷似“飞流直下三千尺”,奔泻着一连串清晰的记忆。 母校啊,锡师,七十个春秋岁月,几经沧桑,您始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精心栽培着几何艳妍“桃李”,芳溢四海;辛勤孕育出多少荟萃人才,光耀九州。您,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崇敬。 我喃喃自语:人,谁不感激慈母生养之恩?学子,又何能忘却师长培养之情?跨进锡师的大门,对我们迈向一生事业的道路,也许可谓是关键性的日子。而至今还对我们起着重要作用的,是那“刻苦学习,勤劳俭朴,踏实工作,献身祖国”十六个闪光大字所包含的力量。它几乎渗透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锡师毕业生特有的品格;它是母校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输送进我们周身每个细胞之中的精华,使我们终身无可泯灭。 一九五七年九月五日,我和其他从一千余名考生中挑选出来的四十名学生,开始了生动而有意义的三年师范学习生涯。四、五十平方米的教室,只是从形式上把同学们汇集在一起,而使大家的心连在一起,结成一个坚强整体的,是对于未来事业的骄傲——一名光荣的、合格的人民教师。这是真正的内在凝聚力。这共同的目标,激励着我们团结一致,奋发努力。 每当东方刚透白色,不少同学就蹑手蹑脚地走出宿舍,在校园偏僻处的丝丝垂柳底下,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在灯火通明、寂静安谧的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的夜自修。我们的学业成绩并不算差,但大家从不满足,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当最后一学期攻读大专课程的时候,我们更是废寝忘食,益发勤恳。大家怀着一个信念:只有在母校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将来才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我们并非只是埋头读书,而是务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为这是对一名师范生的起码要求。我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可谓校事国事天下事,无不关心。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共青团员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七十四,打入党申请书者不下于十人。还有四名同学在全校性的组织——团委和学生会担任领导工作,一般集体主义精神在支配着我们。我们活跃于体育锻炼的每一场所;琴声悠扬的音乐室里,绚丽多彩的画室里,也有我们的同学在砥砺基本功。在毕业典礼大会的舞台上,我们高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母校老师的悉心陶冶,使我们懂得了勤劳俭朴是一种美德,是师范生必具的品德;而懒惰、浪费则是可耻的。饭厅里高悬着唐代无锡著名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匾额,时时告诫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每一颗米粒。学校里装着不少自来水龙头,也有烧开水的老虎灶,可同学们谁也舍不得随意去耗用点滴。我们谁也不会上街去乱花一分钱,到书店翻书、买书倒是不乏其人。 我们曾经绕过惠山至钱桥帮农民割麦,拖着板车越过铁路到黄巷为食堂拉菜,甚至到塘头割草,来回都是迈着双脚,谁也没想着去乘一段路的汽车,想到的只是谁的劳动更出色。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暑天大早,我们每个同学拿着一只只自己的洗脸盆,从校门外护城河里取水,一个挨着一个传递到校内园地里,用河水加汗水浇灌着亟需水分的花枝、果木、菜蔬。大家诙谐地说:这才像个辛勤的园丁哪! 三载师范生涯是短暂的,刻在我们心骨之上的教导,那是永远在激励我们前进。 锡师,母校,我们时刻怀念您!在您七十寿庆之际,学子祝愿您永葆青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化事业育出更多的馨香的“桃李”、济济人才!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