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2020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动员会,这是该校在推行“知行融通”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后,思政课团队将第三次参加这项比赛。之前,团队曾先后赴延安、河北正定、青海等地录制完成4部“思政课微视频”,其中,《学问·梁家河》《梦回原子城》在2018年和2019年连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大赛优秀奖。
据了解,“知行融通”教学模式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8年推出的,“知”“行”分别侧重于理论性、实践性,“融”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通”则是将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思政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融会贯通。
近年来,该校以“思政金课”的“两性一度”即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标准,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捕捉时事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教材,让教学内容有“鲜度”。同时,创建“爱课程”“慕课教学网站”“云班课”,在线上提供全新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统筹、课上课下衔接的教学模式。
该校还探索现场教学和实践育人的创新,于2018年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型社团“习之社”,目前有5位指导老师和53名学生。依托该社团,学校先后举办了“青年大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新思想公开课”等活动。“习之社”社团先后承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理论宣讲团“让党课回‘家’”团队曾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在“知行融通”教学模式下,该校推进“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等项目建设。2019年4月,该校与钱桥中心小学联合成立无锡市首个学校“思政联盟”,同年12月,又与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结对共建,聘请江南大学刘焕明、张云霞和徐玉生为特聘教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思政科研水平。2020年,学校开展立体化、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疫情期间,该校“知行融通”教学模式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小故事》系列线上思政公开课深受学生喜爱,教师从“城院人”的战“疫”小故事出发,将在抗疫中涌现的师生先进人物和事迹作为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由此引申出家国情怀、生命教育、信念教育,数百名学生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自发通过网络、物流捐赠物资,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
原载:2020年5月30日 现代快报
链接:http://dz.xdkb.net/html/2020-05/30/content_531294.htm
